标王 热搜: 安防  安全  摄像机  监控  对讲  方案  高速球  联动  视频采集卡  硬盘录像机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城区聚焦 » 正文

全力打造平安城市盐城告别“不设防之城”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0-08-18  来源:天下安防网  浏览次数:389
核心提示:  如今的盐城,让不少市民、游客感叹:城市美了,绿地多了,河水清了,垃圾少了。如果说,这是硬件上的改善,那么,城市公共安全问题,便是最容易

  如今的盐城,让不少市民、游客感叹:城市美了,绿地多了,河水清了,垃圾少了。如果说,这是“硬件”上的改善,那么,城市公共安全问题,便是最容易让人忽视却无法回避的“软件”。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“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中,同样包含了城市公共安全建设问题。我们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们也明白,城市建设不是修了很多路,盖了很多楼,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关系,才是城市建设的内涵。

  亿万治水:生态湖蓄“放心水”

  暑假里,市民高书晋带着儿子,按照事先问好的线路,独自驾车,经龙冈镇向南再向西,穿过蜿蜒的田间小道来到了盐龙湖工地。虽说是烈日当头,但远远地,他们就看见工地上一片忙碌景象。尽管眼前还是一片建设景象,但从规划设计图上看,一年多后,这里将是碧波荡漾的湖水,湖面波光粼粼,湖岸绿影交叠,让人不禁思绪生动。

  坐落于此的盐龙湖,是全市最大的人工生态湖,占地3286亩,总投资达7.5亿元。它引进蟒蛇河水,通过预处理、生态净化、深度净化等系列程序后,成为市区供水最主要的自然水库,以彻底解决盐城市区水源污染的问题。不仅于此,它还有涵养水源、防洪蓄水、调节气候、观光旅游等诸方面的功能。

  而距此不远处,一期城西水厂取水口西移工程在今年初已建成通水,包括30万吨/日取水泵站、铺设浑水输水管道以及组建城西水厂源水配水系统。规模总投资约1.57亿元。该工程是将取水口由龙冈下游上移8.5公里,直接取用蟒蛇河龙冈上游水源,使得盐城市区饮用水水质得到大大改善。

  与此同时,通榆河取水二期工程竣工、城东水厂扩建和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也正式开始。通榆河取水二期工建成营运后,市区自来水生产可从通榆河日取水30万吨,实现城东、城西两座地面水厂源水互通,进一步增强了大市区的供水保障能力。城东水厂扩建工程建成后,可向盐都区西南七镇约37万人提供安全饮用水。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和城东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投产后,市区污水厂日处理能力达17万吨,污水处理率达80%以上,出水水质达标率达99%。

  在倡导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,城市安全文明建设也是政府越来越重视并突出抓好的工作,饮用水安全便是其中之一。这些工程的顺利开工和全面竣工,将极大地提升城市供水和排水保障能力,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了源水水质,对于保障市区饮用水安全,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,同时更推动了市区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,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。

  防洪有“圈”:波澜安而民心定

  每天一大早,习习凉风中,在油坊沟旁新建成的街头公园内,不少居住在附近的居民聚集在此晨练,张仁宝老人便是其中一位。“在油坊沟旁健身,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。”走在岸边的人行道上,张仁宝老人颇为感慨。

  油坊沟北至蟒蛇河,南至跃进河,全长3.8公里,是市区西片区重要的泄洪通道。然而由于多年来两岸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都直接排入河道,久而久之,油坊沟就成了臭水沟,河道也淤塞严重,泄洪不畅。“一到夏天臭气熏天,蚊蝇到处飞,周围群众一肚子怨言。而且由于地势低洼,一发大水,串场河的水就倒灌进油坊沟,两岸的居民区和单位全部遭淹。”张仁宝说。

  其实不仅仅是这一条油坊沟,由于市区地势低洼,新洋港、蟒蛇河、串场河、通榆河等主要河道贯穿其境。长期以来,市区基本维持1983年建市前农区的防洪排涝布局,防洪标准低,排涝功能弱,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洪屏障,遇有雨洪,四水投塘,积涝成灾,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,成为大市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心腹之患。

  因此,油坊沟的整治,不仅是城市风貌的改变,也是城市防洪防涝安全的重要工程。从2008年起,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对油坊沟开始全面的清理整治,包括河道清淤、两侧驳岸建设、截污工程建设以及两侧20米范围内景观绿化、亮化建设等方面。由于工地战线长,建设部门每天组织300人以上的施工队伍、10多台机械,克服施工作业面小等困难,快速推进工程进度。

  目前各项建设工程基本完成。其中,实施了景观绿化工程,对两岸的地形进行整理,不但在驳岸上安装了石栏杆,而且在岸边修建了2米宽的人行通道和1.5米宽的游道。在河道两侧分别埋设截污主管道,把原来通往油坊沟的污水全部截流到城市污水主管道,送往污水厂处理。

  与此同时,经过几年来的努力,城市防洪能力逐年提升,形成主城区防洪包围圈,使市区防洪水平达到防洪50年一遇、排涝10年一遇标准,三年共新建、加固防洪闸(站)68座,加固防洪堤35.6千米,疏浚或清理河道100条、530万土方,改变了水灾面前有城无防的历史。我市还将不断增强城市防洪能力,启动实施第一、二、四防洪区城市防洪工程,2011年第三防洪区108平方公里范围达到100年一遇防洪、2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。

  此时的油坊沟,水清岸绿的宜人景观已初具形态。望着潺潺的水流,张仁宝满脸喜悦,他说晚饭后,还要拉着老伴再到这里散步纳凉。

  避灾避险:“安全网”密密织

  今年的5月12日,是全国第二个“防灾减灾日”,在亭湖区新洋街道新丰社区,成立了首家社区避灾所和避灾点。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,新丰社区的受灾居民将会得到及时安置。这标志着我市社区公共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

  据新丰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琴介绍,避灾点设在新丰社区居委会院南面的广场上,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,能容纳三四千人,如发生地震等重大性灾害,社区会提供帐篷,受灾居民可在此临时安置。避灾所位于该社区居委会办公室旁,虽然面积不大,但里面救灾物资齐全,有米、油、被褥、取暖器等,一旦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,受灾的居民可以临时住在避灾所里。

  近年来,盐城市不断加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,以城市安全为目标,重点改造和加强排水、供气、供电、通信等基础设施。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,选定盐渎公园、内港湖公园等作为城市灾害避难场所,层层级级制定地震、火灾、疫病、有毒气体泄漏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完善预防、预警、紧急反应、群众转移安置、生活保障等措施。投资近3300万元建设盐城市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,并先后在全市布设160多个自动气象站,L波段高空测风雷达、闪电定位仪、酸雨观测站及海洋生态站,建立了移动气象台,初步形成紫外线和GPS观测网,提前实现了每10公里有一个气象观测站点的目标,城市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
  来源:中国江苏网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 | 粤ICP备11032898号
Powered by DESTOON